
日本水稻成熟后,几乎全部采用收割机作业。收割完成后,稻谷水分高达22%~28%,加上经济高速发展期农民外出打工,务农人员中超过60%为老龄人口,米粮不足时政府实行'早售奖励金'制,所以烘干机广受欢迎。 水稻收获后1小时内立即干燥,与放置5、10、20小时甚至数日再干燥,其米质大不一样。含水率24%的稻谷放置10小时后再烘干有碍食味,日本对该含水率以上的稻谷干燥后作为饲料粮处理。而为了保持一定的食味品质,对当年食用的稻谷,干燥到15%的含水率;储存的稻谷,则干燥到13%的含水率。
由于日本主要储藏糙米,稻谷一经烘干,约有九成立即以砻谷机脱壳成糙米状态,装入30公斤的牛皮纸袋或1吨的集装袋里,实行低温保管,储藏温度15℃。日本食品综合研究所用1960年生产的稻谷做过储藏试验,发现稻谷耐储性只比糙米略好一点,而稻谷包装所需仓容却为糙米的两倍。显然,节省仓容,就可以少建仓、省财力、出效益。糙米水分为15%左右,有利于保持食味,有利于入仓储藏。
从烘干机发展的机型来看,最早普及的机型是平面型干燥机,60年代后期曾年产25万台以上,立体型干燥机进入70年代后产量大幅减少,70年代后期循环型干燥机成为日本国内干燥机的主力。1990年,太阳能干燥机开始面市,它被称为最接近自然干燥的干燥技术。1998年推出的远红外烘干机提高了干燥速率,大米食味值可提高4度,省油5%~10%、省电10%~30%,但售价高于同类烘干机两成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