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的粮食烘干塔化已经走过了近40年的历程。从50年代,国有大型粮库及农场,引进仿制前苏联的干燥机开始;60-80年代,适用于生产队的小型圆筒式粮食烘干机的试验、制造和推广应用;90年代后,可用于稻谷、小麦、玉米、高粱、黄豆等作物种子干燥的热风塔式粮食烘干机和低温循环式谷物干燥机的推广应用,我国粮食烘干机发展已取得阶段性的进步。但是,从保有量来说,我国粮食烘干塔化水平较低,谷物干燥机械化率不足20%,我国粮食烘干塔化和烘干技术与外国差距仍很大。
从粮食烘干技术发展来讲,我国粮食烘干机的干燥条件设置、干燥过程控制、烘后粮食品质保证,烘干的能耗和费用等都存在问题。
粮食干燥基础理论研究、实验条件的差距,虽然,干燥技术发展多年,形成了很多理论体系,开发了很多机型,但这些理论大多来源于试验和经验公式,实验验证投入不足,实际应用中还很不完善,理论研究、实验研究与欧美等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粮食烘干机设计存在盲目性、远远满足不了生产的需要。
综合来讲,我国500多家粮食烘干机生产企业,除民祥重工等几家20多年老厂以外,粮食烘干机产品的产量都不大,制造水平不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偏低,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投入少,造成产品种类少,成熟机型少,而且产品的耗能普遍偏高、自动化水平低。




